近日,從江西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創“十三五”最好水平,污染防治攻堅戰順利收官,有力彰顯了江西綠色發展的底色。全省PM2.5年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比率94.7%,空氣質量近五年最好。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的持續改善,得益于地方政府在環境總量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具體細致的工作,此外,工業企業超低排放技術的成熟和應用也發揮了關鍵作用。
地處南昌市青山湖區的方大特鋼,近年來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環保技改升級,尤其是近年來的超低排放改造,在煉鐵、煉鋼、焦化、燒結等流程全面實施。在細節上嚴管控,切實做到源頭治理。
技改升級 實現超低排放
方大特鋼堅持快速超低排放改造,持續改進防大氣污染全流程治理,堅持兩手抓,取得了顯著成果。
近年來,方大特鋼按照遼寧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方威的“環保工作要走在同行業前列,環保指標要符合國內外最嚴排放標準和未來超低排放標準”指示精神,秉承“三個有利”價值觀,不斷加大環保投入,2018年以來投入資金10億余元,陸續實施完成原料場全封閉改造、焦爐煙氣脫硫脫硝等40余個環保提升改造項目。該公司噸鋼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遞減;噸鋼排水、噸鋼排放COD、噸鋼排放SO2、噸鋼排放煙粉塵等主要環保指標均達《鋼鐵行業清潔生產標準》一級基準值,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江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徐延彬一行到方大特鋼調研時,了解到該公司提前完成2020年度超低排放改造任務、采用最先進工藝對焦爐煙氣進行脫硫脫硝處理,實現超低排放要求,連連點頭,肯定道:“等于在廠區形成了一個系統的閉合”。
多年來,該公司污染防治的腳步從未停歇,對環保項目建設有著清晰的規劃。“方大特鋼正在實施球團豎爐超低排放改造,后續將對兩座燒結機實施超低排放改造,以達到超低排放和消除白煙的效果。”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防止污染 治理力度超前
自2019年4月超低排放政策頒布以來,鋼鐵行業積極采用新技術。方大特鋼地處省會,其環保治理的技術經驗和管理手段扎實和超前,在藍天保衛戰中,不遺余力、全力以赴,為省會地區的環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證。
“江西全面吹響大氣優良率攻堅‘集結號’,我們公司必定積極響應、支持改善空氣質量的措施做法。”方大特鋼董事長徐志新說。
方大特鋼嚴格落實各級環保責任制,加強對生產過程的環境保護監督檢查,認真落實環境管控措施,扎實細致把各項環保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在加快推進超低排放改造項目的同時,該公司挖掘運輸車輛減排潛力,嚴格管控揚塵污染,減少機動車污染排放。
該公司聯合外委運輸單位對運輸車輛進行升級管控,嚴禁使用低于“國五”排放的運輸車輛,確保所有運輸車輛尾氣檢測達標;規定對原料運輸車輛實行限行;加強物料運輸“零灑落”管理;嚴格做好出廠、出碼頭的車輛清洗、防塵、抑塵工作,對輪胎、車廂外體、車牌和車燈均進行沖洗;運輸物料車輛上路時必須做到防塵抑塵覆蓋、箱體無掛料、無撒漏、輪胎不帶粉(泥)、行駛無揚塵。據悉,該公司在江西省內率先對貨運車輛出入口安裝尾氣遙感監測設備,并將信息納入南昌市排管中心監管平臺。
同時,該公司環保工作延伸到采購環節,堅持推進“綠色采購”,堅決不采購違反環保法律法規企業生產的原料、不采購國家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質的原料;積極推廣清潔廢鋼采購,減少雜質相對較多品種的采購量,增加優質廢鋼采購量,達到從源頭上改善環境的目的;深入開展“5S”管理,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努力營造和諧舒適的現場工作環境;將污染防治、環境提升、“5S”管理與國家3A級工業旅游景區管理相結合,實現企業生態文明和廠區環境建設再上新臺階。
根植綠色 保護綠水青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綠色發展成為時代潮流。近年來,經過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綠色發展已取得重大進展。方大特鋼將綠色發展理念根植于心、見之于行,上下一點一滴的環保努力造就了方大特鋼今日的生態森林旅游式工廠,讓員工和群眾更具獲得感、幸福感。
2018年該公司以“藍天保衛戰”為己任,深入推進綠色生態鋼城建設,全方位建成生態森林旅游式工廠,打造具有鋼鐵特色的工業旅游景區。其中,新栽大小樹木87萬余株,樟樹、紅櫸、桂花等大樹近萬棵,新增和改造綠化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
一個又一個環保技改“開花結果”,有力彰顯了企業堅持綠色環保的責任與擔當,帶來了企業環境大提升和環境面貌的大改善。如今,走進方大特鋼,目之所及,樹木蔥郁,綠草如茵,鮮花競放,魚兒嬉戲,鳥兒飛翔……與傳統鋼企給人的灰暗、沉悶、濃煙滾滾的印象大相徑庭。不管是氣勢恢宏的原料場大棚、造型新穎的“高鐵”式參觀通道,還是員工手繪的千米景觀墻、姿態各異的鋼鐵雕塑,或是濕地公園的天鵝、錦鯉、孔雀等動物的悠然自得,一個個特色景點讓人眼前一亮,方大特鋼呈現出的綠色視覺“盛宴”,讓眾多參觀者沉醉于工業旅游之美,領略到不一樣的風景。
“沒想到鋼鐵企業還有動物園,真的是讓我震驚了。”“廠區內的環境真是好,這么好的地方以后要多來看看。”“百聞不如一見,變化太大了,今天到這兒來,就像旅游了一趟。”“現在廠區環境好了,我們百姓也能跟著受益。”參觀者贊嘆不已。
“中國綠色能源十大先鋒企業”“全國大氣污染減排突出貢獻企業”……近年來,十余項環保類榮譽見證著公司的低碳、循環、綠色發展之路。這一路,淘汰落后與推進環保并舉,污染防治與循環經濟齊抓,植樹造林與保護藍天比肩。(段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