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方大萍安鋼鐵以一系列創新舉措,生動詮釋了企業發展與員工共生的時代命題。方大萍安鋼鐵用共享理念凝聚人心,以幸福文化賦能生產,走出來一條“企業強”與“員工樂”融合發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筆筆孝敬金 員工父母笑口常開
“滴!”3月25日,隨著一聲聲清脆的到賬提示音,一筆筆“孝敬父母金”從方大萍安鋼鐵公司分頭打給公司6000多名符合條件的員工父母銀行賬戶上。這筆特殊的款項,如同春日的暖陽,再一次為方大萍安鋼鐵的員工家庭帶來了溫暖與感動。
“我努力工作就是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公司發放‘孝敬父母金’這項舉措,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企業把我的家人放在心上。我媽收到這筆錢,別提多高興了,直夸我進了個好企業。”方大萍安鋼鐵員工小李激動地說,在她看來,這筆“孝敬父母金”不僅是物質上的支持,更是公司對員工家庭的尊重與關懷。
“孝敬父母金”是方大萍安鋼鐵2018年根據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方威的建議推出的特色福利,旨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方大萍安鋼鐵“孝敬父母金”福利制度規定,依據公司上月以及累計到上月的利潤完成情況作為發放條件,即扣除累計和當期應發“孝敬父母金”后,均完成當期和累計利潤目標50%以上,為員工父母發放“孝敬父母金”1000元,而且是直接匯入員工父母的銀行賬戶。自2018年實施“孝敬父母金”福利政策以來,方大萍安鋼鐵已累計發放24次,總金額達1.64億元。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員工的拼搏,更離不開背后默默支持的家人。”方大萍安鋼鐵相關負責人表示,發放“孝敬父母金”,不僅是對員工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對員工家屬的一份敬意,我們期待員工能在這份關懷下,安心工作,共同推動企業的發展。
多年來,方大萍安鋼鐵始終將孝愛文化深植于企業之中,員工的家庭幸福感不斷提升。“孝敬父母金”不僅是一筆錢,更是一種責任,是一份愛的傳遞。它已成為方大萍安鋼鐵與員工家庭的精神紐帶,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和凝聚力,激勵著員工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之中,為方大萍安鋼鐵的企業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
一份份暖心的福利 員工共享發展“紅利果”
2025新春佳節,濃濃的年味彌漫在方大萍安鋼鐵的每一個角落。員工廖萍輝一家三口將滿滿一車后備箱的年貨帶回家,成為鄰里間津津樂道的話題。堅果禮盒、食用油、水果、飲料……14類福利品,沉甸甸的不僅是年貨,更是方大萍安鋼鐵對員工的深情厚誼。
“公司給我們準備的年貨太貼心了,種類豐富,質量也很好。”廖萍輝一邊整理后備箱的年貨,一邊感慨道。這些福利品背后,折射出的是方大萍安鋼鐵始終踐行“發展成果由員工共享”的堅定承諾。
方大萍安鋼鐵的這份“新春禮包”并非偶然,而是企業重組12年來一直延續的愛心傳統。每逢員工生日,企業都會送上精心準備的生日禮品,讓員工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七一”建黨節,企業為黨員推出評先獎勵、發放紀念品、定制黨建活動“套餐”,激勵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八一”建軍節,為退役軍人發放紀念品,召開座談會,表達對軍人的敬意和關懷……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員工的努力,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福利,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關懷,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感。”方大萍安鋼鐵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方大萍安鋼鐵,員工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這種以員工為中心的企業文化,不僅讓員工在物質上得到了實惠,更在精神上得到了滿足。
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方大萍安鋼鐵始終不忘回饋員工,2012年重組加入方大集團以來,方大萍安鋼鐵出臺了醫療費用資助、免費工作餐、方威勵志獎學金、方大養老金等十余項方大特色福利,惠及員工全家老幼,讓發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員工和家庭,展現了企業的擔當和溫度。未來,方大萍安鋼鐵將繼續秉持“發展成果由員工共享”的理念,為員工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項項文體活動 筑起員工的“活動家園”
方大萍安鋼鐵企業文體中心近日來人氣特別旺。傍晚時分,員工們就來這里打打球、鍛煉身體。你爭我奪、默契配合,員工們換上運動裝備、肆意揮灑汗水,盡情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以前下班后,大家只能回家休息,生活比較單調。”員工劉振華說,“現在文體中心定期開放了,下班后和同事們一起打球,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感覺生活充實多了。”
方大萍安鋼鐵文體中心不僅在日常為員工提供運動場所,還會在重要節日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員工們感受到家的溫暖。每逢春節、元宵節、三八婦女節等節日,文體中心內都會熱鬧非凡,送春聯、猜燈謎、花藝課、趣味游藝等活動讓員工們感受到濃厚的節日氛圍。
“文體中心的開放,是公司對員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份關懷。”方大萍安鋼鐵工會工作人員周利兵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員工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夠放松身心,享受生活,同時也增強員工之間的凝聚力。”
文體中心內舉辦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是方大萍安鋼鐵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在這里,運動與文化交織,快樂與溫暖同行。它不僅是員工們鍛煉身體的場所,更是他們放松身心的港灣。(廖鑫)